輻射監測
輻射檢測包含:射頻電磁輻射,工頻電磁輻射,電離輻射;
射頻電磁輻射簡介
射頻電輻射是指工作頻率在100kHz~300GHz的高頻、起高頻、微波等的電磁場。當電磁波頻率低于100khz時,電磁波會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傳輸,但電磁波頻率高于100khz時,電磁波就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并經大氣層外緣的電離層反射,形成遠距離傳輸能力,我們把具有遠距離傳輸能力的高頻電磁波稱為射頻,射頻技術在無線通信領域中被廣泛使用。
射頻電磁輻射產生來源
廣播電視發射塔、移動信號基站、通訊站、雷達探測系統、路由器、微波爐、電磁爐、高頻淬火、金屬的高頻熔煉及焊接等。
射頻電磁輻射的危害
長期較大強度的接觸,可引起腦電圖的改變、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常見的有心悸、胸悶等癥狀,出現竇性心率不齊、竇性心動徐級、陣發性心動過速,且大多為非器質性損害,其次,射頻輻射還能影響內分泌功能,可出現月經紊亂、性欲減退等。
工頻電磁輻射簡介
工頻電磁輻射準確的名稱應該是工頻電場強度及工頻磁場強度,我國規定的民用和工業用電的標準頻率定為50Hz(其他國家也有60Hz的),所以50Hz被稱為工頻。當有電流通過電線或電器設備時,這些電器就會感生磁場產生,其強度會隨著電流強度的增大而增大。工頻電磁場是一種感生磁場,單位一般以特斯拉(T)計,按照國家標準,100微特(μT)以下,即為相對安全范圍。
工頻電磁輻射產生來源
變電站、發電站、配電房、高壓電線,家里的電吹風、電視機、電腦、電冰箱等電器
工頻電磁輻射的危害
環境中磁場的變動,降低褪黑激素的分泌,并增強腦電的覺醒作用,導致失眠,難以入睡、夜間易覺醒。
電離輻射簡介
電離輻射是指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電離輻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其種類很多,包括高速帶電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質子)和不帶電粒子(如:中子以及X射線、γ射線)。與電磁輻射相比起來,電離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和損害就要大得多。
電離輻射產生來源
醫療X射線診斷、核能生產、照相診斷、天然放射性核素衰變等、工業無損探傷、電子速焊機、高壓電子管、彩電顯像管、射線發生器及電子顯微鏡等
電離輻射的危害
較長時間內分散接受一定劑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損傷,如皮膚損傷、造血障礙,白細胞減少、生育力受損等。另外,輻射還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兒的死亡和畸形。
執行標準:
射頻電磁場強度: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環法[2007]114號(國家環保總局文件)
超高頻輻射:《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第1部分:超高頻輻射》 GBZ/T 189.1-2007
高頻電磁場強度:《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第2部分:高頻電磁場》GBZ/T 189.2-2007
電磁輻射:《公共場所衛生檢驗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 寬帶全向場強儀法 GB/T 18204.1-2013(13)《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
無線電干擾場強:高壓架空送電線、變電站無線電干擾測量方法 GB/T 7349-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