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輻射基礎
點擊:
1、電磁輻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 2、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指生物體每單位質量所吸收的電磁輻射功率,即吸收劑量率。 3、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在空間某點上電磁波的量值用單位面積上的功率表示,單位為W/M2。 或在空間某點上坡印廷矢量的值。 4、等效輻射功率(equivalent radiation power): 5、在1000MHZ以下,等效輻射功率等于機器標稱功率與對半波天線而言的天線增益的乘積。 6、在1000MHZ以上,等效輻射功率等于機器標稱功率與全向天線增益的乘積。 7、熱效應(thermal effect):指吸收電磁輻射能后,組織或系統產生的直接與熱作用有關的變化。 8、非熱效應(non-thermal effect):吸收電磁輻射能后,組織或系統產生的與直接熱作用沒有關系的變化。 二、電磁輻射監測 1、工作場所監測: 1、1當電磁輻射體的工作頻率低于300MHZ時,應對工作場所的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分別測量。當電磁輻射體的工作頻率大于300MHZ時,可以只測電場強度。 1、2測量儀器應盡量選用全向性探頭的場強儀或漏能儀。使用非全向性探頭時,測量期間必須不斷調節探頭方向,直至測到最大場強值。 儀器頻率響應不均勻度和精確度應小于+-3DB。 1、3測量儀器探頭應盡量置于沒有工作人員存在時工作人員的實際操作位置。 2、環境監測: 2、1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大多可視為平面波,因此只需測電場強度。但在不能當成平面波的場所,需對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分別測量。 2、2測量儀器可以用于干擾場強儀,頻譜儀、微波接受機等。測量誤差應小于+-3DB,頻率誤差應小于被測頻帶中心頻率的1/50。 2、3針對某一輻射體的特定環境測量,應依據所測輻射體的天線類型,在距該天線2000M以內最大輻射方向上選點測量或根據輻射方向圖,分方位選點測量。 2、4對于一般的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布點,通常可依主要交通干線為基準,以一定的間距劃分網格進行測量。 2、5測點應選在開闊地段,要避開電力線、高壓線、電話線、樹木以及建筑物等的影響。 |
- 上一篇:政院技術顧問對電磁輻射相關知識答疑(1) 2017/3/29
- 下一篇:電磁輻射/石材放射性檢測 2017/3/29